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针对性地做好当前背景下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积极引导疫情期间同学们形成乐观、自信、向上的心理模式,在5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们组织全体学生观看高校心理微课第三讲“积极思维,遇见乐观的自己。”
此次课程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蓉老师授课。冯蓉老师首先用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的一个经典实验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悲观思维的形成。
这个实验是实验人员给予三只小狗不同的刺激从而教会三只小狗不同的习性,面对相同的电击,三只小狗分别利用各自获得的不同的思维方式逃离电击区。其中第二只小狗因为一直处于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避免电击,以至于后面遭受电击,选择不挣扎因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无助是被学会的,指一个人尝试过并且做了很多努力都没有用,不断失去控制感和价值感。习得性无助的经验是一个人形成悲观思维方式重要的根源。
与之相反的是积极思维的形成,冯蓉老师利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和耳熟能详的乐观诗人苏东坡的故事来引人入胜地教会我们学生乐观可以改变消极思维。冯蓉老师提出在生活中要做到不应暂时否定永久,不应部分否定整体,不应成败否定自我。在生活中要积极利用反驳悲观思维和激发自我行动来转变思维方式。
此次授课让我们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我有悲观思维时通过找例外、找依据和发现可能性等方式反驳悲观思维;并且通过找资源、找力量、察觉小进步等方式激发自我行动。